网站首页 注册会员 登陆论坛 搜索帖子 最新帖子 最热帖子 风数文化 真亮心情 陆新瑾诗歌
 
论坛首页某某某佳作 → 当前帖子
 
题目:张爱玲与《十八春》 回复: 4 浏览: 2581
^_^!
表情: 作者:韦泱 时间 2012-11-12 21:42:50 序号:5188
 
 

   老作家沈寂先生知道我喜欢淘旧书,一日,他喜滋滋地对我说:“送你一本旧书”,我接过一看,真是大喜过望,梦寐以求还求之不得呢!这即是张爱玲所著《十八春》,不过,她署的是“梁京”笔名。沈老在扉页题签道:“一九五一年我自香港返沪,遇张爱玲,她将《十八春》相赠,沈寂,二O一一年十月”。

   上海解放初,一切报刊均停办了。在主管文艺工作的夏衍支持下,于一九四九年七月在南京东路创刊《亦报》,主编之一龚之方请张爱玲写一部中长篇小说,以连载形式来吸引读者,扩大报纸的影响。张爱玲答应试试,只是提出要署个笔名。可能她曾有《连环套》连载失败而留下的心理阴影,急就章似的写一段就拿去发表一段,质量难以保证。敌伪时期她与胡兰成的一段婚恋,自抗战胜利后对她来说都是敏感问题。况且,新政权的建立,她对此心里还没有底,想观望一阵再说。这些都是张爱玲不想署真名的缘由。报方对署名“悉听尊便”,答应了张爱玲这个不算苛刻的要求。

   当时,张爱玲已从静安常德公寓迁居到派克路上的卡尔登公寓(今长江公寓)。这是一幢坐落在十字路口呈半圆型的六层楼英式建筑,入口处四门连成一排,通透的铁格栅电梯,大厅进入后有一个圆形的中央花园。这一切,很合张爱玲的心意。她就在这里开始写作其一生中惟一的一部长篇小说《十八春》。在正式连载前,《亦报》已“预热”一番,专门请人写了推介文章,称这部小说“疏朗”、“醇厚”,“所用的是明艳的油彩”等等,一九五O年三月二十五日,《十八春》开始在《亦报》连载,第一次署了“梁京”的笔名,至第二年二月十一日,连载全部结束。二月十九日,主编之一唐大郎以“高唐”笔名,写了《访梁京》刊于《亦报》,文中透露出双方都有继续合作连载小说的意愿。接着,《亦报》趁热打铁,请张爱玲对全书修改一过,一九五一年十一月,以“亦报社”的名义,出版单行本,初版印数二千五百册。沈寂在整整六十年后转赠我的,即是这一版本,甚为珍贵也。也就在《十八春》出版的当月四日,张爱玲仍以“梁京”为署名,在《亦报》连载了中篇小说《小艾》,践约了此前的承诺。

   《十八春》的女主人顾曼桢,是一位美丽、坚强、富有牺牲精神的青年女子。她自小丧父,在工厂做工时,与同事沈世钧真心相爱。此时,姐姐曼璐从前的男友张慕瑾看上了妹妹曼帧,与股票投机商祝鸿才的婚姻又岌岌可危。姐姐心有不平,设陷阱使曼桢怀上了祝鸿才的孩子。沈世钧也中了曼璐的圈套,以为曼桢离他而去,与张慕瑾结婚,便怅然而去另组家庭。几年后,姐姐去世,曼桢得知儿子生病,出于母爱不得不嫁给祝鸿才,终又离婚。后来,丧妻的张慕瑾与曼桢“终成亲眷”。

   有人说,这部小说有模仿、改写美国作家马昆德的畅销小说《普汉先生》的成份。但熟悉张爱玲人生与创作的人,仍可看出,其中有许多张爱玲自己的影子。张爱玲与顾曼桢,有着十分相似的命运。她们都受到亲人的施暴,都想与施暴者同归于尽,又都因偶然的机会得到解脱,投奔新的生活。

   读者可以看到,《十八春》有一个光明的“尾巴”。顾曼桢与张慕瑾、沈世钧先后重逢,讲述自己不幸的遭遇。解放后,他们不约而同到沈阳,响应党的号召,投入集体洪流,参加了新中国的建设。

   张爱玲写《十八春》,与她以往写任何一部小说的心境都是不同的。因为,毕竟时代不同了,表述的语境也会更谨慎、更小心翼翼。整部小说都明显突出了抗战、日本投降、国民党、共产党、解放区等等的时代背景,使之成为人物言行及性格发展的依据。但光明的“尾巴”仍使人稍感突兀,因为张爱玲从来就不属于左翼一路的作家,她一直是一个沉浸在自我中的小资作家,尽管她的个人遭际不甚平坦,但她的政治观不可能一下子随着旧政权的推翻而彻底改变。而从另一方面来说,她是真诚渴望社会安宁,民众生活在温暖、光明之中。当新时代来临,她努力要去适应,在写作上就会做出一定的姿态。这样,有些地方显而易见给人别扭、不自然的感觉。

   当然,《十八春》让人读来感触至深的是,张爱玲在人物形象和性格的刻画上,都有了突破和发展,所以颇能打动读者。作品连载后,引起了不小的社会反响,《亦报》组织召开过一次“与梁京谈《十八春》”的讨论会。据说,有个与小说中顾曼桢命运相似的女子,打听到张爱玲的住处,述说自己的不幸,张爱玲既同情又无奈,派人把她劝走了。更有不少读者,兴致勃勃地投书报社,询问“梁京”是哪方人士。有人把这部小说与当时《亦报》其它两位作者周作人(周遐寿)、丰子恺的作品,列为《亦报》三宝。有评论家说,《十八春》在张爱玲的小说创作中有着重要地位,其人物饱满,结构完整,叙述细腻,情感真切,文辞清丽,都是令人赞叹的。

   一九六六年,张爱玲在美国担任迈阿密大学驻校作家,将《十八春》改为《半生缘》后,在香港、台北报刊连载。一九六八年,台北皇冠出版社首次出版《半生缘》,其在艺术表现力上较《十八春》而言,显得更为成熟。

健在的前辈作家中,有两位与我谈及见过张爱玲,一位是前面写到的沈寂先生,另一位是艾明之先生,他说与张爱玲一同,出席过一九五O年七月召开的上海第一届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呢。


张爱玲与《十八春》----------韦 泱/文

表情: 作者:蛛蛛鹦鹉 时间 2012-11-12 21:51:56 序号:5190
^_^!
回复内容:
  喜欢张爱玲!美丽才女!
表情: 作者:尼轩 时间 2012-11-12 22:08:35 序号:5191
^_^!
回复内容:
  这样的封面,这"旧"的感觉,很有味道…
表情: 作者:蛛蛛鹦鹉 时间 2012-11-12 22:27:15 序号:5192
^_^!
回复内容:
  《十八春》就是改编成电视剧《半生缘》的哦
表情: 作者:游客 时间 2012-11-18 7:13:39 序号:5216
^_^!
回复内容:
  张爱铃在新、旧派文人中有些左右为难,此书轰动过后,也只是新鸳鸯蝴蝶的一部名作,可惜懂张的人不多。但这本书在旧书市场上有人捧着,四、五千元一本有人要,有沈寂题词更值点钱。
 
表情
插入
上传
内容
  请注意:本论坛设置游客不能发帖子。回复帖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