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站首页 注册会员 登陆论坛 搜索帖子 最新帖子 最热帖子 风数文化 真亮心情 陆新瑾诗歌
 
论坛首页上海旧文献 → 当前帖子
 
题目:十三点专辑 回复: 0 浏览: 3821
^_^!
表情: 作者:杜鹃 时间 2007-8-30 17:36:50 序号:1686
 
  十三点专辑

中国的“国骂”为“他妈的”,这是鲁迅的意见,“地方骂”中,以上海的代表作“十三点”最风行,其势力亦不亚于“国骂”。
凤三


眉子
少年时在上海,即习闻人之以“十三点”骂人。近来读报,知此词之风行,似胜于昔。余初对此一词,不加注意,后来看到了那些特特别别之人,始觉其无可归类,似只能归入“十三点”之流为妥。大概此种人∶说他呆,未尝呆;说他乖,也不乖;说他糊涂,却是明辨秋毫之末,半些儿不肯放松;说他精明,却又浑然如痴,简直不懂进出。受得住人家欺侮,也好欺侮人家;人家不去欺侮他,倒说人家欺侮了他;人家不与他计较,倒说人家怕他,人家真欺侮了他,反说人家爱他;应该说不说,不必说乱嚷;布起了满天风云,并无半点雨水;分明是天高日朗,没来由夹头夹脑作一场大雨;舍肥鱼大肉不吃,与乞丐争残羹饭脚;张三打了他一下,认住了李四报仇;李四送他半碗冷粥,向着张三谢恩。总而言之,在心理上行为上都有些反常失常,不是深沉到神秘莫测,而是浅薄到神秘莫测,,人家为之啼笑皆非,他自己倒是行若无事。如此中人,或即所谓十三点之流欤?余不知此词之含义是否如此,惟觉此种人之性格,不能不有一特定之专词以为表示,则即用十三点三字,似无不可,总是俗语所说“不著落” 之意而已。余并不讨厌此种人,惟不能欢喜此种人。盖不能说他是恶人,不过是个没趣之人耳。


青鸾
十三点之称,遍传众口,欢场女子,轻薄少年,固常以此相嘲笑,即缙绅闺秀之流,亦辄脱口出,已成为流行名词矣。而十三点之隐语庾词,亦日有发明,不胜枚举,若幺五幺六,老开诸旧称,俱已无人复齿及,以此讥人,反为人笑其坐井观天,所见不广;即金少山、电话听筒等词,亦已成为明日黄花矣。近日所闻则为户口米、甲长等,皆为潮流新语;而最新隽者,莫如影片名“不求人”,骤聆之,且不知其为谐谑也。正不知阿谁饱食之馀,有此闲心情,钩心斗角,别出妙裁;而一经道破,遐迩咸知,固速于置邮传命也。偶偕月亮月珍两妹喝咖啡,月珍好谑,以“不求人”相嘲弄,余茫然勿解,犹以为指斗牌而言,并电影中有此一片,亦不知也。月亮已笑不可仰,始悟为小妮子所欺,思有以报之,默计其名,俱十三也。月珍氏蔡,亦十三,是为新新公司,双料戚门陆氏也。两妹勿信,取火柴梗蘸咖啡余沥,书其名于几上,而辨其点划;我复释告之曰∶“亮当从口,十三也。蔡以行草出之,亦十三也。” 而月珍则一笔不苟,道地十三也。乃大娇羞,梨涡红晕,诫我不得宣诸广座间,引为奇辱焉。盖彼螓首蛾眉,大都喜以十三点嘲人,而不愿有人以此称之,固亦自爱一念,有以致之耳。世有臭男子,甘自狼籍其名声者,宜可愧煞矣!


斐予
有人说∶十三点的起原,是由于骨牌里最大的点子,只有十二点,他想把十三点来吃瘪十二点,这种非分之想,便是“十三点”了。然而扑克牌里的老开,便是作十三点计,那是外国赌具,不在话下。又有人说∶十三点的起原,是由于时计上的钟点,只表示到十二点钟为止,倘然和人相约十三点钟,那便是欺骗人的话,也便是“十三点”了。然而全日以二十四点钟计,午后的一点钟,正是十三点,邮局计时,便这样计法,那又是仅仅一部人使用,也不在话下。
我说,一个人被人目为十三点,称人的也许会觉得泄了愤或者尽了辱詈之能事;被称的,也许想到以牙还牙或者要闷一肚子气在肚子里。其实十三点型的人物,在每一角落里相不能缺少,社会没有十三点便不成为社会,国家没有十三点,便没有一切的事业。假使社会国家,单余几位“袖手旁观”、“冷嘲热讽”、“不关痛痒”、“笑骂由他”的人。娶媳妇、养儿子,甚至吃饭穿衣,都有被人目为十三点的可能,别说一种空前的创举,和一种不管有益无益的事了。所以我们应该唤一声十三点万岁。


鹏玉
以“十三点”作为骂人语的,在我国境内,就我所知,仅只上海一隅而已,因此,“十三点”是上海的地方骂。
“十三点”的代名词很多,如∶“梁山伯”、“金少山”、“电话听筒”、“新新公司”、“四七一一”、“户口米”等,不胜枚举。且预料以后将有更多的“挖空心思”的新代名词出现。我们上海人在这种地方所表现的“才能”,原是非常“惊人”的!
“十三点”的含义据说是“痴”,因为“痴”是十三划。所以,一个人在行动或言语方面,如越出了常轨,而显得有点“痴头痴脑”、“痴嘴痴舌”时,那末,人家便会呼他为“十三点”。女人在公共场所,还是毫无顾忌的显露她底嗲劲与骚劲的,或是口没遮拦的说“饮食男女”的话的,这是标准“十三点”。
做过舞女“拖车”的“小白”之流,对于“十三点”的称呼,一定是耳熟能详,且听了也都“弗摆勒心浪”。原来他们在跟舞女打情骂俏时,舞女最喜欢骂他们为“十三点”。“十三点”是舞女的口头禅。
然而“十三点”,倒底是为一般人所“忌讳”的。我曾经实地“考察”过几家舞场和咖啡馆里的台子上的编号纸,全都没有“十三”的编号。我也没有见过制服上缀有“十三”字样的“仆欧”,或者理发师。
“十三点”是骂人语,究竟始于何时,我不知道。但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∶它必是在《儿女英雄传》的那个时代之后,否则,“大破能仁寺”的英雌何玉凤,当时决不许任人呼她为“十三妹”了。说起“何玉凤”,“何玉凤”岂非又是个“十三点” 的新代名词吗?


凤三
中国的“国骂”为“他妈的”,这是鲁迅的意见。“地方骂”中,以上海的代表作“十三点”最风行,其势力亦不亚于“国骂”。话剧《男女之间》,是被宣传为最能表现上海的;依我看来,特点似乎也只台词里多了些“十三点”,十三这数目,为西人所忌讳,洋派同胞亦然。吴铁城曩长沪市时,十三那天除了因公,总是杜门不出。中国人本来仅有“十三块”那句骂人话,乌龟背上的图案是十三大块,注重女人贞操的古国里,男人自以戴绿帽子为耻。此外,并无其他与十三相联系的事物被目为不祥的了。
可是,近十年来上海的语汇里有了“十三点”,据说是言人痴,由于“痴”字是十三笔。但就广义言,凡人有着一切不该有的意识形态,都得称之。目下已为“京沪”、“沪杭”二线上的摩登士女所共晓,即远在平津,知者亦复不少。
在另一方面,又产生了“幺五幺六”、“戚门陆氏”等等代名词,层出不穷,日新月异。一九四三年的杰构是“户口米”。今岁的新辙儿尤多,像“一区”、“本地人”、“甲长”之类,相加皆为十三笔。由此可知上海人的有闲与无聊,否则,也不会在这方面时常有所发明了。

没有回复帖子
 
表情
插入
上传
内容
  请注意:本论坛设置游客不能发帖子。回复帖子